11月2日清晨,鹽池縣鹽州路街道南關社區的市集漸漸熱鬧起來,居民們穿梭在各攤位前,選購帶著“鹽池”印記的農特產品。
新鮮的牛羊肉,純正的胡麻油,本地種植的蔬菜……這些從田間地頭和養殖基地直接運到社區的“家鄉味道”,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選購渠道,更成了鄰里間拉近距離、交流情感的溫馨紐帶。“以前買這些農特產品都要跑老遠,現在家門口就能買到,真是太方便了!”正在選購農特產品的居民吳海英說。市集上,大家一邊挑選商品,一邊拉著家常,歡聲笑語中滿是濃濃的鄰里溫情。
今年以來,鹽州路街道黨工委以黨建為引領,整合3個社區資源,累計舉辦市集51場,覆蓋居民超過4萬人次,探索出一條把便民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、推動社區發展與基層治理相結合的新路子。
過去零散、小型的便民活動,如今已升級為定期化、規模化的社區市集。鹽州路街道充分利用各社區的閑置場地和志愿者資源,在節假日和周末組織市集,嚴格篩選本地優質農特產品供應商,確保商品品質可靠、價格實惠。市集不只是買賣場所,更承擔起政策宣傳、民意收集、就業幫扶和開展公益活動等多種功能,成為居民消費、交流、互助的社區公共空間。據統計,今年市集總銷售額已達1206萬元。
作為鹽池縣城的核心區域,鹽州路街道既承擔著服務居民的核心功能,也肩負著展示本地特色的重要責任。通過持續開展農特產品進社區活動,不僅滿足了居民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,更增強了大家對“鹽池品牌”的認同感。如今,逛市集、買特產、品鄉味已經成為當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鹽州路街道已將“農特產品進社區”列為年度重點民生工作,計劃在轄區10個社區全面推廣,并探索“線上預訂+線下自提”的新模式,力爭年內覆蓋居民5萬人次,實現銷售額突破1500萬元,真正走出一條以社區服務帶動產業發展、以產業發展促進社區和諧的有效路徑。(記者 馮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