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納稅信用成為企業發展的“硬通貨”,青銅峽市稅務局用一場場精準的“稅務診療”和“管家式”服務,讓連續八年納稅信用A級的寧夏盛泰龍建筑有限公司嘗到了“甜頭”,實現了合規經營與發展的雙贏。
“信用體檢”不走過場,稅款補繳背后的責任擔當
“施工揚塵環保稅政策剛出臺時,我們心里沒底,多虧稅務干部帶著‘計算器’上門手把手輔導!”盛泰龍公司財務負責人今勇感慨道,青銅峽市稅務局針對建筑行業開展環保稅專項輔導時,發現企業對施工揚塵排放量測算存在盲區,稅務干部立即啟動“一對一”診斷,用模擬計算機演示碳排放折算公式,企業當場意識到漏報風險,立行自查補繳稅款6.5萬元、滯納金1.68萬元,成為全市建筑行業中首批主動整改的標桿企業。這場“稅務診療”背后,是青銅峽市稅務局創新的“政策靶向輔導”機制,通過提取企業開票數據、工程規模等信息,提前預判適用政策,用“案例+公式”可視化解讀,讓環保稅從“紙上條文”變為“可操作的賬本”,今勇坦言:“這筆賬算明白了,既是責任,更是信譽投資!”
“綠色通道”破局開票瓶頸,發票賦額撬動企業化債
更大的考驗出現在年初,當時盛泰龍公司中標政府化債項目,需開具2260萬元發票,但企業原有開票額度不足,若按常規流程申請增額,至少需半個月,可能延誤項目回款,“稅務網格員了解到情況后,直接啟動‘綠色通道’!”公司負責人盛建軍回憶道,青銅峽市稅務局立即組建專班,核對企業八年A級信用記錄、銀行流水及合同真實性,48小時內完成實地核查和審批,提升發票額度,企業順利開具發票,同步入庫增值稅款186萬元。“這不僅是效率,更是對誠信企業的信任背書!”盛建軍表示,稅務部門還同步輔導了項目涉稅核算要點,避免后續風險。
A級信用的“長尾效應”,從政策輔導到延時服務的溫度
八年A級信用如何煉成?盛泰龍公司的經驗是,把合規融入經營基因。“哪怕資金最緊張時,我們也優先繳納稅款。”財務負責人今勇翻開記賬簿,2017年至今,企業累計納稅超千萬元,無一次逾期申報,而稅務部門的“售后服務”同樣關鍵——政策培訓“送貨上門”、申報期延時服務、復雜業務預約專辦,及時在稅企交流群答疑,“這種陪伴感讓合規不再是負擔。”財務負責人今勇感嘆道。
青銅峽市稅務局未來將深化“信用+服務”機制,對A級企業提供更多“免申即享”政策紅利,讓誠信企業“一路綠燈”,正如盛建軍所言:“稅企攜手擦亮的信用名片,才是最好的營商環境!”(通訊員 魏冬)